AOA体育为集中展示示范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成果,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组织开展示范区亮点项目集中采风活动,30余家央媒和地方媒体受邀走进示范区,看创新产业如何与环境和谐共生、互联互通如何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实地观察示范区建设最新图景。
10月16日AOA体育,近50位媒体记者来到采风活动首站青浦区,访“水乡”、探“珠链”……走进最江南的建设一线,以多样视角记录下这片热土的发展。
采风记者首先来到沪苏嘉城际青浦新城站。工地上,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施工。作为推进沪苏浙两省一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沪苏嘉城际铁路从线路规划批复到开工用时仅约1年,展现了两省一市贯彻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和区域协作的制度优势AOA体育。
该站建成后将实现上海示范区线、规划嘉青松金线号线三线同站换乘AOA体育,打造面向长三角城市群、支撑青浦独立节点城市发展的“区域辐射”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更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央视记者胡祎玮表示:“在青浦新城站,可以直观感受到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也期待沪苏嘉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能给长三角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促进资源要素的更快速流动。”
“红色的陶板外表、柔美的曲线造型,传承了上海市民对‘红房子医院’的亲切记忆。”记者们来到绿植环绕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以下简称“红房子青浦分院”),医院位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朱家角镇,核定床位500张。项目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库(表)》内项目,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正式运行。
示范区不断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并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成效AOA体育,令记者们兴趣浓厚。红房子青浦分院的启用,将为示范区两区一县乃至长三角更大范围提供优质的妇产科医疗服务。
记者们走进门急诊楼、行政楼、产科病号楼采访医生和候诊人员,听取医院情况介绍。该院将建设成为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妇幼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打造面向长三角区域的妇产专科临床医疗与研究中心,提升示范区妇产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通过积极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等便民措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微风吹太浦,粼粼波光。河畔距离“上海·江苏”界碑不远处,镌刻着“吴根越角”几个大字,长三角原点尽收眼底,水乡客厅核心项目方厅水院建设现场井然有序。
记者们登上工地栈桥,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展。随着方厅水院全面开工建设,四合院形制的廊桥桩基在太浦河两岸青浦、吴江、嘉善各处施工点位已初显气象,“五个一”开发建设机制、跨域项目一体化审批新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有力保障项目推进。
一院跨三地,这里将打造为示范区一体化标志性功能场所,集中展现长三角向心汇聚一体发展、跨省慢行系统互联互通、新江南水乡地域特色风貌传承、近零碳技术示范应用等制度创新,为省际毗邻区域项目建设探索全新路径。
浙江日报记者顾雨婷感叹:“站在方厅水院未来的东桥上,眺望青吴嘉的地理原点,这种长三角核心感越发强烈。了解到整个项目预计会在2024年底完工时,我们也更多了一份畅想,未来,逛一个小院,玩转两省一市,真的令人期待。”
元荡是示范区“一河三湖”生态格局中横跨上海和江苏的核心跨界水体,处于示范区中心位置,是沪苏湖铁路、沪渝高速和太浦河进入上海的门户。在元荡岸线,记者们登上电瓶车,经过正值盛花期的粉黛乱子草,宛若驶入粉色“海洋”。
中国环境报记者杨露不停地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元荡生态岸线沿线景色。她表示:“通过整个下午的走访,切切实实感受到了青浦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做出的努力,清澈的湖面、美丽的粉黛乱子草、整洁的河岸绿道,都是元荡的靓丽名片。在工作之余,我想带家人也来感受下示范区的好风光。”
如今的元荡岸线,水清岸绿、鸥鹭翩飞,三期工程青浦段已竣工。该项目以堤防达标和岸线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采用分区分级防洪、生态护岸改造、湖底地形重塑、滨水生态修复、多功能植入的滨水空间生态更新改造设计理念和策略,融入人文景观元素,并连接区域内其他人文景点AOA体育,打造“安全、贯通、生态、宜人”的著名文化生态湖区。
在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碳排放实时监测平台、新能源智能船坊驿站等吸引记者们边记录边体验。作为示范区依托高校资源打造研、学、产协同共进的代表性项目,该项目一期已于2021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今年10月竣工。
诸多可持续发展、碳中和技术应用新场景在研究院一一呈现。通过近零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更新改造三类典型案例实体,研究院实景示范展示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技术集成,是示范区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平台,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集中展示区。
在蓝色珠链一期岸线,记者们实地感受好风景与新经济的交融共生。隔岸相望,华为研发中心八个建筑组团已全部结构封顶,相邻的华为人才公寓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施工有序。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位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科研、办公及配套设施。作为华为重点研发基地,投用后预计将导入3-4万名科技研发人才。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记者巨云鹏感言:“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很多次了,每次来都能看到它的新变化。在现代化的科技研发企业旁,就是通过有效治理焕然一新的‘蓝色珠链’,生态环境优美。创新与生态交融,在这里有了生动体现,让人印象深刻。”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