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A体育秦汉深受蓬莱神话影响。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上有神仙和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多次东临大海和派人出海求仙未果,在宫苑内凿大池、立三山以模仿海上仙山神岛,聊以。
赵佗是河北人,在岭南称王后,效仿秦始皇凿池筑岛。在南越宫署发现的水池方圆约4000平方米,深约2.5米,池中散落的建筑构件应是仿效秦汉宫苑“一池三山”的做法。
遥想两千多年前,赵佗漫步园中,石构水池模拟自然湖泊之形,池中堆山筑岛,水池周岸廊榭轩阁AOA体育,园林丰富。
南汉国大举兴宫筑苑,规模极盛,有“三城之地,半为离宫苑囿”之说,目前已知苑圃有8处,宫殿26个。药洲是数量众多的南汉皇家园林中最著名的一个。走进药洲遗址,水中有9块嶙峋怪石,世称“九曜石”,比拟天上九曜星宿。
南汉时期,此地原有天然湖泊,国主刘岩命人开凿成大型湖区,湖中有一沙洲岛,栽植花药,南汉国主刘岩常聚集方士炼丹于小岛,故曰“药洲”,诗云“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形成花、石、湖、洲争奇斗艳的园林胜景。
三国时, 吴国学者虞翻到广州,居南越王故宅,将其辟为苑圃,多植苹婆和诃子树,时人称之虞苑,旧址就在今光孝寺。
唐朝年间,广州城西的荔枝湾风景秀丽,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此筑荔园。其好友、诗人曹松来园游玩,写下《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诗云“荔枝时节出旌游,南国名园尽兴游”,成为荔枝湾最早的题咏。
北宋时西园是广州名园,“石有群星象,花多外国名。与民同雉兔,邀客醉蓬瀛。”广东名臣余靖曾作《寄题田待制广州西园》,描绘西园之美。“花多外国名”透露海外花木已用于岭南。
南宋进士钟玉岩幼年时在广州萝岗种德庵读书。告老返乡后,他将读书处改建为“萝坑精舍”,构筑余庆阁、漱玉台等,利用山势、流泉、寺庙、亭台等构景,内有名花佳木,后人改称为玉岩书院,留存至今。
明代,南园因为著名的南园诗社创办者——南园五先生,成了岭南文人精神家园之所在。
孙蕡《南园怀李仲修》写道:“繁卉耀阳德,嘉木秀春暄。时旸燠土膏,流澌涨通川。荃兰扬朱英,山樊炫文轩。垂杨列曲渚,鸣鸟何关关。”
阳光下的南园生机勃勃,彩画雕饰的栏杆和门窗掩映在茂林中,池塘中涨满了溪水,夹岸的杨柳深处传来关关鸟鸣,一座富有人文气息、变化丰富的岭南园林跃然纸上。
实力雄厚的十三行行商们掀起造园热潮,一时间广州名园多至五六十处,涌现了伍家花园、听松园、杏林庄、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岭南园林建筑大师莫伯治称其为“行商庭园”。现存的“岭南四大名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即是这一时期代表作。
海山仙馆曾被称为“岭南第一名园”,主人潘仕成是十三行行商,这座“红蕖万柄,风廊烟溆,迤逦十余里”的私家园林极尽奢华。
美国商人威廉·亨特所著的《旧中国杂记》描述:“整个建筑群包括三十多组建筑物,相互之间用走廊连接,走廊都有圆柱和大理石铺的地面……水潭里有天鹅、朱鹭以及各种各样的鸟类。园里还有九层的宝塔,非常好看。有些塔是用大理石建造的,有的是用檀木精工雕刻出来的……”
当时,清廷规定洋人不能入城,因此,外国商人、使节与本地官员甚至钦差大臣经常假座这些私人花园聚会,海山仙馆一度成为广东清朝高级官员非正式接见外国使者和商人的场所。
位于今广州番禺区的余荫山房占地面积仅约1598平方米,邬彬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园中亭台楼阁AOA体育、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等园林所需元素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园中AOA体育。
园林建筑上,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彩塑等作品琳琅满目。据不完全统计,余荫山房灰塑约有360幅,邬彬让匠人将拱形门、罗马柱等装饰元素融入传统灰塑图案,使其有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美感。
清末民初,芳村花地也是园林聚集之处,有大大小小园林30多处。最著名的是“八大园林”,作为“八大名园”之首,醉观园占地约一万平方米。
清光绪年间,醉观园的主人是梁炽权。梁氏种植的牡丹花冠绝一时,许多富绅大户都专程前来买花。
当时,芳村有设花局的习俗,为了吸引客流,醉观园之主特意在莲花池上修建一座“醉观楼”,供应粤菜和西点,红烧鲥鱼和多汁牛扒尤为味美;后来,园主又请来名伶演唱粤曲,把观花的视觉享受、赏曲的听觉享受与馔食的味觉享受融为一体。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莫伯治、郑祖良、何光廉、丁建达等园林专家建造了白云山庄旅社、双溪别墅、兰圃、矿泉旅舍、北园酒家、泮溪酒家、南园酒家等一批优秀的岭南园林。1962年,时任广州市副市长的林西在广东园林学会成立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岭南园林”一词,被业界广泛采用。
“食饭去北园,饮茶到泮溪”。1957年,广州市决定重修北园酒家,由莫伯治主持设计工作。莫伯治先后十多次到珠三角的农村收集流落在旧建筑材料店的废料,并将其运回广州加工整理。
如今,当我们惊叹于北园酒家旧“满洲窗”上套色玻璃蚀刻的精美、红木镂花屏风的典雅、楼梯扶手镶边的雅致时,也许想不到它们全部由旧料、废料改造或加工而成。建筑大师梁思成1958年来广州,有人问他最赏识广州哪栋建筑的设计,他脱口而出:北园酒家。
位于兰圃的芳华园集中国园林之精粹于一身。1983年,我国应邀参加在原西德慕尼黑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园艺展览。
这是中国首次参加国际性的园艺展览,林西、莫伯治、佘畯南等知名专家组成团队,决定“一份图纸,两地建设”。图纸设计好后,先在广州兰圃修“芳华园”,如果可行,再去慕尼黑修同样的“中国园”。
工程师在大江南北寻找最好的材料,常常一找两三个月,淘来琉璃瓦、黄蜡石、英石、汉白玉等。
考虑到德国气候,岭南植物在慕尼黑可能水土不服,大部分造园植物选用可适应纬度较高地区的品种,包括梅花、杜鹃、罗汉松等几十种。
芳华园建成后效果很好,王缺、郑祖良等8位工程师则去德国慕尼黑“克隆”中国园。1983年,中国园轰动欧洲,获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金奖、联邦园艺建设中央联合会金质奖,在持续180天的展览期间共接待游人800万人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公共园林融入人文元素,呈现新气象。
小时候,在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前被长辈抱在怀里拍照留念,这是众多“老广”的童年记忆。1983年开业的白天鹅宾馆创新地融入岭南园林:一座以山石叠砌、高十余米的石山巍然屹立,嶙峋山石上,栽植青翠草木。一道瀑布于山顶金亭飞流直下,直泻入水池。
摩崖石刻错落有致,南侧“故乡水”三个大字是点题之笔,旁是一行“别来此处最萦牵”,取自宋词人赵长卿《临江仙》的传世佳句。石山飞瀑与旁边简洁大气的中庭回廊共同构成精致景观。
始建于1985年的草暖公园,取唐代著名诗人李贺诗句“草暖云昏万里春”之意命名,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例采用西式方法营造的城市园林,草暖公园面积不大,极好地衬托了欧洲风情的建筑。草暖公园主要设计者之一吴劲章说:“草暖公园引领了当时园林的设计思潮,大家打开了思路,各种融贯中西的作品涌现出来了。”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珠江公园地处寸土寸金的珠江新城,代表着城市园林生态化设计的肇始。公园最大特点是植物造景,设了风景林区、萌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湖滨区等六个主题专类植物景区,运用丰富的植物品种组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浓淡相衬的植物景观。
新馆分为五个区域:公共文化中心、曲艺园、广府园、广秀园、翰墨园,与小桥流水、石山亭廊、花草树木荟萃成大型园林景观。中心阁登上39米高的汉唐风格建筑,可以俯瞰整个园区,海珠湿地公园和海珠湖的风光也尽收眼底。
走在园区,一步一景,绕过大石山,豁然开朗,翰墨园地势最高,曲折的连廊顺山势而上,水流从高处顺势流下,蜿蜒穿过园区;曲艺园开阔敞亮,汉唐风格的高楼内里是具有粤式茶楼氛围的舞台,楼外广场流韵台前的地面则是用工尺谱记录的一曲荔枝颂。广府园、广绣园虽小却精致,镬耳墙、灰雕、砖雕、木雕等岭南风随处可见。
清代文人熊景星用“红云十里,八桥画舫”形容荔枝湾美景AOA体育,而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理念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再次为岭南园林写下浓墨一笔。
岭南园林诗意盎然。3月16日晚,“湾区诗会之‘兰之猗猗’诗乐会”在广州兰圃优雅绽放,营造诗乐相和的体验,结合园林意境,幽雅简淡的诗意氛围溢满。
广州园林书香四溢。公共阅读空间进驻公园,越秀公园的陌上花开、粤书吧,珠江公园的湾区书屋,广州儿童公园的榕树下阅读空间、荔湾湖公园的问山书屋等,书香与郁郁葱葱的园林融为一体。
在广州,城市与园林相伴相生AOA体育。广州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昔日的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建有约300个口袋公园,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收获“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街角看花”的幸福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骆昌威、陈忧子、杨耀烨、李波、廖雪明、庄小龙